蕃薯藤/ 再造新故鄉/ 社會心理重建 |
驚變之後我們能夠做什麼
大地震後,看到滿目瘡痍的景象,看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不敢再慶幸自己還活著,從此發現,人生要面對的比想像中還艱難,災難才正要的開始…… 你的身邊有多少人面臨這樣的景象?他們要去哪裡找到協助?
有什麼樣的資源能夠幫助他們走下去?
在這裡,我們匯集了一些心理諮商、社會工作、心理重建等相關資訊。希望透過網路的力量,讓這些專業的支持陪著受創的人走過考驗。如果人生的苦難已是必須承受的事實,希望每個受創者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體悟及釋放。
本單元是由多個專業團體與個人共同撰稿與維護,包括台大社會、心理復健小組、台大心理系、台大社會系、台大城鄉所、佛教觀音線協會、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精神科醫師、社會工作員、開拓文教基金會等,且仍陸續擴大中。
如果,您需要應用這些資料,祇要尊重作者且註明出處,並知會我們一聲就可以了。如果您也是社會、心理復健領域的專業工作人員,有些文章願意跟大家分享,也請跟我們聯絡,或直接寄給 蕃薯藤921震災工作小組 收即可。感謝大家的協力,為災後重建而努力。
- 重要參考手冊:
- 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工作手冊
- 由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統籌策劃翻譯的好書,只要相關文章翻譯完成,將立即上線,希望這本電子書能對 921 地震災後心理衛生工作人員有所助益,並感謝王浩威醫師對本站的支持。
- 921 災後兒童心理復健:行動背後的學理根據 (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在幫助災民面對這樣的人生遽變時,不但需由每個個體目前的發展階段及其目前能接納之發展危機著手。也需幫助他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反芻自己已經克服的發展危機,認定過往人生經歷的價值。--也就是說,如果幫助災民更有勇氣面對未來,是災後心理復建的重點之一,那麼幫助災民肯定自己的過去,將是災後心理復建之起點。
- 921大地震災後心理輔導--教師手冊(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位居教育崗位第一線的您,在這次災害中,或許是直接受害者,或許是間接受害者,但當您回到校園,面對過度驚嚇的學童該如何處置,您又該如何提昇自我察覺以增進自身的輔導效能?希望這本小冊子可以發揮「自助助人」的功能,將地震傷害的衝擊程度影響層面減緩到最低點。
- 我的地震書--教案(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針對這次921大地震之災後心理復健需要,而為學齡兒童及青少年所編製的活動手冊。分別為不同年齡層孩子的需要,編寫了「幼稚園版」、「中低年版」、「高年級版」及「青少年版」等四種版本。同時還整理相關的學理根據及提供教師使用的導讀說明。 讓導師及科任老師,能利用輔導課、班會或導師時間,一方面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心理創傷,另一方面也透過這個活動而篩選出,馬上需要專業心理輔導的孩子,提供更進一步的協助。
- 社會、心理復健手冊(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由台灣大學社會心理復健小組所撰寫的簡單指導守則,提出每一個人在地震災害後可能會出現的反應,也提供一些方法,希望幫助你我度過心情的難關,走出災難的陰影,面對未來的生活。
- 兒童創傷手冊(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 長期致力於兒童安全教育與服務的靖娟文教基金會,為讓大家了解如何協助子面對重大創傷,特別編印的手冊。921災變在孩子心中所造成的創傷,需要你我一起努力來為其撫平。
- 災後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家長版(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分別針對 0--2.5歲、2.5--6歲、6--11歲、11--18歲等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在震災後可能會有的反應,以及建議家長採用的處理方式有詳細說明,非常值得參考。
- 志工自助手冊 (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也許您想幫忙卻不知如何是好,也許您已經做了一些努力,但想再做更多的瞭解。在此我們提供一些簡便的方式,期待對您在幫助需要幫忙的人們時,會有所助益。
- 其他參考文章:
- 如何陪伴他人走出喪親之痛?(李開敏 老師)
- 陪伴不是接過對方的痛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自己的手,讓喪慟的家屬知道:有人同行。悲傷源自失落,死亡是終極的失落。死亡的形式和遺族的悲傷調適有很大關係。毫無預警的意外死亡,較預知及有時間緩衝的死亡,對遺族是更困難接受、也需要更長時間的調適。
- 關於危機壓力之處理(社工賑災行動聯盟提供彙整台北市立療養院心理科編譯之資料)
- 人們普遍認為大多數的受難者在災難之前大多功能良好,但是他們的因應能力可能因為該情境壓力而受損。儘管受難者在災難後體會到的巨大壓力,但是他們不太認為自己有病。處理災變的專業人員在診斷確立之前,應該避免將受難者看做是有病的。
- 災後心理重建就從學校開始(陳韻如 醫師)
- 在九二一地震後,許多校園也受到重挫,這幾天部份學校開始復課了,一般來說,身體看似無大礙的孩子,多半會在此時回到校園。
- 大地震後的心理重建(顏永杰 醫師)
- 據研究指出,大地震後的心理疾患並不罕見,只是從前人們並不瞭解這些困擾必須求醫,也不知道在現有的醫療體系中,已有相當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協助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
- 創傷後症侯群(Post-Traumatic Symptom Disease)的心理歷程與因應(何長珠 教授)
- 其實不只青少年兒童有心理適應的困難,表現在電視前的成人之哭泣、呆滯的眼神,對政府及協助者的抱怨,乃至對未來的茫然,凡此種種都是創傷症候群的表現方式。本文之寫作乃在企圖說明此一心理現象的機制和表現過程,以擴增大眾之了解與因應。
- 陪伴受創的心靈度過哀慟的歷程 (梅當陽 醫師)
- 在這次集集大地震的災難中,許多倖存者在驚嚇之餘又驟然遭逢了喪失親人的痛苦,而頓時陷入了強烈的震驚與極度的哀傷之中,這種突如其來的嚴重打擊與失落,對於倖存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而難以平復的心理創傷。
- 瞭解哀慟的歷程 (梅當陽 醫師)
- 如果我們對於哀慟的歷程有更多的瞭解,或許也可以幫助我們去接觸哀慟者的內心世界。
- 何時需要協助哀慟者尋求專業協助 (梅當陽 醫師
- 本文將告訴您,當我們陪伴著哀慟者一天一天的走過哀慟歷程的過程中,在那一些情況下我們應該協助哀慟者去尋求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醫師的協助。
- 集集大地震之心理復健工作(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當第一線救難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之際,以預防「二度(身心)危機」再度發生的災後心理復健工作的規劃與瞭解,更是面對地震因應措施時不可忽視的環節。
- 幫助你自己--走出難關的方法(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或許你的經歷只有自己最瞭解,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你知道每一個人可能會出現的反應,也提供一些方法幫助你度過心情的難關,走出災難的陰影,面對未來的生活。
- 一夜鄉心五處同 關心災區離鄉就學的孩子(鄭夙芬 老師)
- 有一批批的未成年孩子,被迫離開家庭與故鄉,以繼續完成其求知與就學的計劃,他們不在災區,卻仍是需要大家的關心與協助,今日所發生災童與原班學生打架以致逃回家園一事,真的令人扼腕痛心,停止對災童的二度傷害應是每一個人應有的共識。
- 陪孩子渡過漫長的地震創傷 (Young Children and Natural Disasters)
- 雖然孩子的年紀還小,但千萬不要認為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孩子就像成人 一樣在心理上會受到影響。
- 如何幫助孩子 (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不要以為有些孩子沒哭、沒難過就表示他不了解自己已經失去了最親的人。孩子沒有社會經驗,他根本不知道親人死了應該用什麼恰當的方法來抒發他自己的情緒。
- 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孩子的親人死了,我們可以替他做什麼?
(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在你的周圍,是不是有一些孩子,他們失去了自己親愛的家人或朋友,這個孩子可能是你自己的孩子、你的親人、或是你在災區中認識的朋友,這些孩子正面臨生命中的重大挑戰,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讓我們一起陪伴他。
- 創傷與心理重建(台北市佛教觀音線協會 李宗燁)
- 在重大災難事後,往往也是當事人需要面對漫長的痛苦的開始,如何以較具心理衛生的態度來幫自己或親友渡過這段內心的旅程,是我們要學習的課題。
- 向所有參與救災的朋友致敬--救難人員的心理復健(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救難人員在參與救災階段與任務結束階段時,都會面臨不同的壓力,有些壓力甚至是不斷累積或週期性的復發。如果救難人員未能瞭解自己的壓力源,並予以適當處理,則壓力堆積到一定程度後,可能會產生下列症狀。
- 如何在災難後幫自己一個忙(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處在這麼大的危機中有這樣的心理反應是很正常的,請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很奇怪,因為我們真的經歷了這麼大的壓力,且我們真的有這樣的感受。
- 關於「創傷後遺症」(黃介良 醫師)
- 什麼是「創傷後遺症」?帶來那些心理影響?和家庭的關係、協助災難地區要有的準備等等,幫助我們整理921災後所要面對的問題。
- 介入心理危機處理的具體步驟 (郭乃文 講師)
- 危機介入者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情況是否適合?如果自己處在匆促時間感、或者情緒不穩定與過度的激情,自覺自己不是良好的、輕鬆的心情,就請先不要投入。
- 臺灣921震災後的心理傷痛:撫傷與希望 (胡海國 醫師)
- 過去努力的收獲雖已經失去,以後一樣會經由努力再獲得。人生的歷程,往往是曲折的,在努力的過程中,不要急,因為萬事開頭難,在努力向前走的過程中,並不寂寞,因為社會有它溫暖的一面,必會有所協助。
- 成人災後創傷反應(陳錦宏 醫師)
- 創傷後壓力疾患的預後(臨床心理師 張強鈞)
- 走出悲傷~讓我聽你說(張維揚 主任)
- 心理輔導、協談機構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