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回蕃薯藤
家園重建•活動通報
蕃薯藤 / 再造新故鄉 / 社會心理重建/社會心理專業人員

社會心理專業人員


重要參考手冊
  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工作手冊
由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統籌策劃翻譯的好書,只要相關文章翻譯完成,將立即上線,希望這本電子書能對 921 地震災後心理衛生工作人員有所助益,並感謝王浩威醫師對本站的支持。
 
  中國醫藥學院大新計劃
本單元以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在台中縣大里市、新社鄉(又稱大新計畫)四個月來的資源整合經驗為一初模,透過和蕃薯藤的合作持續地修正這個雛形,期望藉由這樣的修正過程,一方面使我們的經驗能有機會接受更多的意見,一方面也提供各災區能就其特質做類似整合的參考,也為台灣各心理復原力量能更加合作、彼此支持地走下去盡一份心力。

 志工自助手冊 (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也許您想幫忙卻不知如何是好,也許您已經做了一些努力,但想再做更多的瞭解。在此我們提供一些簡便的方式,期待對您在幫助需要幫忙的人們時,會有所助益。
 
 重大災難心理衛生參考工作資料(行政院衛生署)


其他參考文章:
 921震殤之後(蘇東平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
除上述生物致因外,也不能忽略外在的社會心理因素,如地震帶來的經濟問題、家破人亡、房屋倒塌,或個案的脆弱性高如老人、小孩、離婚婦女等,均可能使PTSD症狀增強或病程延長。因此,在處理地震引起的PTSD策略上,宜從藥物、生理和社會家庭層面各方向著手。政府的協助和外在環境的復甦、加上家庭朋友之支持,PTSD患者始能早日復原。
 如何陪伴他人走出喪親之痛?(李開敏 老師)
陪伴不是接過對方的痛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自己的手,讓喪慟的家屬知道:有人同行。悲傷源自失落,死亡是終極的失落。死亡的形式和遺族的悲傷調適有很大關係。毫無預警的意外死亡,較預知及有時間緩衝的死亡,對遺族是更困難接受、也需要更長時間的調適。
 介入心理危機處理的具體步驟 (郭乃文 講師)

危機介入者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情況是否適合?如果自己處在匆促時間感、或者情緒不穩定與過度的激情,自覺自己不是良好的、輕鬆的心情,就請先不要投入。
 向所有參與救災的朋友致敬--救難人員的心理復健(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救難人員在參與救災階段與任務結束階段時,都會面臨不同的壓力,有些壓力甚至是不斷累積或週期性的復發。如果救難人員未能瞭解自己的壓力源,並予以適當處理,則壓力堆積到一定程度後,可能會產生下列症狀。
  關於危機壓力之處理(社工賑災行動聯盟提供彙整台北市立療養院心理科編譯之資料)
人們普遍認為大多數的受難者在災難之前大多功能良好,但是他們的因應能力可能因為該情境壓力而受損。儘管受難者在災難後體會到的巨大壓力,但是他們不太認為自己有病。處理災變的專業人員在診斷確立之前,應該避免將受難者看做是有病的
 大地震後的心理重建(顏永杰 醫師)
據研究指出,大地震後的心理疾患並不罕見,只是從前人們並不瞭解這些困擾必須求醫,也不知道在現有的醫療體系中,已有相當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協助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
 陪伴受創的心靈度過哀慟的歷程 (梅當陽 醫師)
在這次集集大地震的災難中,許多倖存者在驚嚇之餘又驟然遭逢了喪失親人的痛苦,而頓時陷入了強烈的震驚與極度的哀傷之中,這種突如其來的嚴重打擊與失落,對於倖存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而難以平復的心理創傷。
 瞭解哀慟的歷程 (梅當陽 醫師)
如果我們對於哀慟的歷程有更多的瞭解,或許也可以幫助我們去接觸哀慟者的內心世界。
 何時需要協助哀慟者尋求專業協助 (梅當陽 醫師)
本文將告訴您,當我們陪伴著哀慟者一天一天的走過哀慟歷程的過程中,在那一些情況下我們應該協助哀慟者去尋求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醫師的協助。
 創傷後症侯群(Post-Traumatic Symptom Disease)的心理歷程與因應(何長珠 教授)

其實不只青少年兒童有心理適應的困難,表現在電視前的成人之哭泣、呆滯的眼神,對政府及協助者的抱怨,乃至對未來的茫然,凡此種種都是創傷症候群的表現方式。本文之寫作乃在企圖說明此一心理現象的機制和表現過程,以擴增大眾之了解與因應。
 關於「創傷後遺症」(黃介良 醫師)
什麼是「創傷後遺症」?帶來那些心理影響?和家庭的關係、協助災難地區要有的準備等等,幫助我們整理921災後所要面對的問題。
 
 創傷後壓力疾患的預後(臨床心理師 張強鈞)
 集集大地震之心理復健工作(台灣大學921社會、心理復健小組)

當第一線救難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之際,以預防「二度(身心)危機」再度發生的災後心理復健工作的規劃與瞭解,更是面對地震因應措施時不可忽視的環節。


開拓蕃薯藤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5-2003 Frontier Foundation; Yam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