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傷後遺症
黃介良
醫師 |
造成心理創傷之狀態 不論是親身經歷災難的倖存者,協助救災的救難人員,或經由媒體觀看災難的一般民眾,災難事件可能對他們造成下列傷害,導致其心理創傷:
災難帶來之心理影響 絕大多數災難之倖存者、搜救者及照顧者都會經歷一定之壓力,這些壓力會一般持續數天到數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響:
地震帶來之心理困擾 根據統計,至少有50%的人口會遭受造成心理創傷事件(包括意外、人為疏失、天災及戰爭等),而高達67%之倖存者會有持續之心理困擾,倖存者之長期心理困擾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恐慌症、畏懼症、焦慮症、憂鬱症、藥物或物質濫用。而地震由於帶來大量之死亡及傷害、環境及居家之破壞,生活之不便,加上對政府及未來的憤怒、不安,地震之心理影響通常會拖延很久,一般而言,需要12個月才能穩定下來,但地震後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卻會持續至18個月以上。而統計資料顯示,地震後32-60%的成人及26-90%之兒童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誰會容易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災難會誘發出每個人之前存在記憶中之創傷經驗,也會強化目前存在的所有社會、經濟、心理及醫療問題;而有某些人比起一般人更容易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家庭 整個家庭都受到災難深遠的影響,每個成員都受到不同之心理壓力,有些甚至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些家庭成員全部經歷整個災難,有些則是只有一部份的成員受害或是倖存,不論是哪一個狀況,所有之家庭成員都會經歷一定之震驚、否認、懷疑、恐懼、憤怒及痛苦,或許程度及表現有所不同,但是由於彼此之連結,他們都經歷相似之心理歷程;所以不只是倖存者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有之家庭成員都有可能發生。 此外,由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在災難之後之生活及態度會有很大之改變,因此,家人也會遭受相當之壓力,這並不是說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患者生活在一起也會自動形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要注意家庭成員其可能之困擾,如:
家人可以如何去照顧自己及倖存者 絕大多數災難之倖存者、搜救者及照顧者都會經歷一定之壓力,這些壓力會一般持續數天到數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響:
協助災難地區需要之準備 幫助災難倖存者、家屬、及救助者需要一定之特質:要具備完整心理準備、敏感、自信、彈性及常識。以下是一些重要之原則及技巧:
搜救者之調適 大多數之搜救者只會經歷正常到輕度之壓力,甚至這些搜救行動能夠對個人產生成長並加強人際關係。但是由於搜救行動之時間及生命壓力,以及工作時間之混亂,也常對很多人員帶來重大壓力;研究指出有三分之一的搜救人員會有強烈之壓力,進而產生焦慮症、憂鬱症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搜救者可以依下列建議加強自我照顧:
創傷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基層健康照顧之影響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事實上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之神經化學系統改變,也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如:容易血壓升高、心臟動脈硬化、甲狀腺功能異常、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而易於感染,對於疼痛感受力增加而容忍度下降而更易造成慢性疼痛。 再加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造成之心理困擾也對於個人自我照顧及人際關係造成壓力,所以大多數之倖存者都可能有身體系統之多重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系統、肺臟系統、神經系統、胃腸系統。 也由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造成不能信任及不能親密,對於身體健康之求助也常造成影響:對治療者之懷疑、無法提供完整資料、溝通困難、在診斷及治療中變為消極、以身體症狀表達大多數問題等等,常會造成健康照顧之問題。 基層健康照顧如何處置 很多證據支持基層健康照顧若能提供及時、簡短之心理幫助,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嚴重程度之降低有很大的幫助,並不需要太多時間之訓練。 第一步是找出支援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團隊:包括精神科醫師、護理人員、社工人員、臨床心理師等等,提供照會、評估、教育等功能。 第二步辨識「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可以使用一個簡短通知問卷,只需要一至二分鐘即可完成;或是由團隊提供定時之簡短衛教及篩選。 第三步轉介給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團隊。基層醫療工作人員通常只需支持性之提供關心及轉介就能有所幫助,大多數並不需要也不應該為了診斷而去問詳細之災難經驗。治療團隊會針對個案評估建議予以動力分析心理治療、認知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等等。 第四步是保持聯繫。基層醫療能提供個案之臨床及功能狀態,也能讓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團隊瞭解治療效果。
設立當地之心理健康中心的目標及原則為
|
請花3分鐘看看以下問題,圈選有或沒有,並且交給工作人員 |
開拓•蕃薯藤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5-2003 Frontier Foundation; Yam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