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災後心理重建就從學校開始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陳韻如 |
已經過了一個多禮拜,這場地震像是一場喚也喚不醒的惡夢,令人更無力的是這場夢,不但好似醒不過來,接連不斷的餘震,使得驚險畫面一再出現,也一再重挫我們的心…即便這場夢讓我們失去了許多,我們也不斷在其中嘶喊著、煎熬著,但這終究是一場要醒來的夢!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在九二一地震後,許多校園也受到重挫,這幾天部份學校開始復課了,一般來說,身體看似無大礙的孩子,多半會在此時回到校園。有些學校並未受到地震波及,但有些學校的全部或部份校舍成了危樓,校園也成了災民的暫時的棲身之所,即便有些孩子得以安然的遠離災區,在別的學區就讀,但學習的環境、條件頓時變化這麼多,實在很難馬上就能適應,更別說是那些遭逢家中重大變故的孩子。先前家長可能初步做了以下這些:與孩子談談他對這些災難的感覺,同時也分享你的感覺,讓他知道這些感覺、反應是正常的;向孩子保証他現在很安全、被保護;常常抱抱他、摟摟他;在臨睡前多花些時間和他聊聊,同理孩子對於喪失親人、心愛玩具的感受…。正因為孩子可能會出現:不願與大人分開;不願獨處、特別需要家長、親人的陪伴、害怕陌生人;常感到莫名的焦慮、緊張;出現較為幼稚的退化(像是吸吮手指)、退縮(拒絕上學)的行為,可想而知,要這些孩子離開家人到學校,本身可能就是一大考驗。也會有些孩子可能在剛回到學校時表現得一切安好,這時可能只是災難後短暫的風平浪靜期(honeymoon),隨之而來的可能是一連串的低落、不適應行為的表現… 另一方面,從學校的特性來看,基本上校園是一個公共、公開的場合,並且每天都必然要產生互動,而師生間長時間的相處,使得老師、同儕間,有機會去觀察孩子異於平常的表現,雖然有些孩子可以受到週遭成人的陪伴,但有些時候,父母不見得有太多時間可以注意到孩子。不論是從孩子目前的狀況或是校園的特性各方面來看,在孩子重返校園之際,學校成了另一個得以積極處理孩子受重創壓力反應的場所。 老師初步可以做的是:
緊急狀況下的危機心理處理,由於情況特殊,不再侷限於空間、時間甚至能力,重要是以最能立即處理,並且能夠把握情境特性為原則,如此將會是最有效的可以達到第一線的預防工作。我們終究會從地震的陰霾中走出來。 |
開拓•蕃薯藤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5-2003 Frontier Foundation; Yam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