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回蕃薯藤
家園重建•活動通報
蕃薯藤 / 再造新故鄉聲明與呼籲 /官民合作建立救災與重建的神經網路

官民合作建立救災與重建的神經網路

不可預期的大難迫至,而我們的救災體制遷延多年尚未建立,猝然遇事, 能不癱瘓已是萬幸,這是現實,我們必須在面對這個現實的基礎上尋求最大可能的作為。 從速建立救災與重建行動/資源的神經網路,讓紛亂多元的行動之間形成協調,或為當前急務。

目前各種民間行動已經展開,但政府在常態運轉體系失能而非常體制未建立狀況下, 顯然缺乏有效整合資源和號令市民志願團體的可能。其實以日本阪神地震和墨西哥大地震的經驗來看, 不論成熟工業化國家或第三世界後進國的官僚體系,都很難在毀滅性災難中有足以為人民欣賞的表現。 不必對官方有太大期許和批判的另一個理由是,集中化或統一化的指揮體系未必能避免因決策錯誤導致更大傷害的風險。

民間分散而多元的救災行動,從正面來看,其特色是彈性而靈活,參與者動機強而行動力充沛, 不待政府非常體制的強制徵召動員,已迅速深入災區。從負面看,則志願者的相關專業能力與知識不一定具備, 各個義工團隊之間缺乏協調機制,資源配置容易失去效率。而如何評估災區需求以充分配合因應, 使人員和物資的投入精確有效,這是更深一層的難題。

我們現在面臨的救災策略選擇題是,要倚恃憲法上的緊急處分權力,從速建立強力的行政指揮體系; 還是順應民間行動紛亂多元的現實而因勢利導,尋求建立另類的(alternative)救災秩序。

多位在野黨立委已已大度為國、心有所危地乎籲總統行使緊急處分權。如果從強制徵用資源、 動員人力、遏止不法等需求來看,在災害防救法令體系零碎而嚴重不全的處境下, 討論這個措置方向是合理的,但似乎已失去了第一時間;而從政治文化和歷史情境來看, 總統動用緊急處分權不必定能(甚至可預見是必定不能)明顯有效扭轉災情, 姑勿論可能造成的人民失望心理擴大,光是黨派政爭氣氛,幾乎可肯定必引來諸多政治上的負作用, 無益於穩定民心。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政府應以民間力量為救災與重建主力,盡速建立民間物資捐贈與義工團隊行動的資訊交換網路, 協助志願行動取得充分的情報(及情報迴饋)能力,並儘可能編配必要的資源; 其主要具體措施可能包括了:

  1. 志願行動的登記申報(人員資源編組、任務範圍與目標計畫、動態進程等)
  2. 行動人員團隊之通訊情報配備與規範之賦與(請求現場資訊之回報)。
  3. 各地資源資訊之揭示與交換。
  4. 專業諮詢資源、及相關資料庫之建立。
  5. 協調並協助網路業者建立共通互聯的救災資訊網,使以上資訊得以公開交流。
  6. 協助志願行動的結盟。

這個方案並不是想取代其他作為的可能,而是體認到民間力量的活潑壯盛, 相對於官僚組織必然的例行僵化,將會是救災與災後重建的主力。良好規畫的資訊網路從積極面言 可以讓零散的民間行動與力量取得相互協調機制,形成自發的秩序;從消極面言, 至少可避免能量的錯置和相互抵銷。目前各種團體與行動好比手足,民間普遍的捐輸是能量, 次第恢復部分功能的交通的則是血管;我們現在急需的是一套救災與重建的神經網路, 有了這個神經系統,多元自發的力量就能相乘而構成整體。

阪神大地震中災民對日本至政府普遍怨言,甚至認為官僚體系行動遲緩造更多人喪生; 另一方面,日本民間志願團體和社區組織,無論在緊急救難和災後重建上,都發揮了強大功效, 許多當時建立的組織甚至一直運作到現在。台灣政府平時能力已不被肯定, 現在開始必定面臨人民更嚴重的信心危機,而這樣的不信任,在災難中必定會是負面發酵最好的酵母, 使救災與重建可能陷入癱瘓。抱怨與悲觀的預言在這種社會體制最脆弱的時機, 往往有自我實現的作用,我們有必要以政府力量協助強化和協調民間廣大的自發行動, 形成社會一體的認同和有正面效果的實踐,這,將會是我們繼續走下去的能量所在。

社區營造學會文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