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回蕃薯藤
蕃薯藤 / 再造新故鄉 / 尋找家園重建的新力量

尋找家園 重建的新力量

座談會首頁 團體經驗分享 重建區團體介紹 發送愛的鼓勵

埔里慈濟大愛村西點糕餅暨農特產品展售中心

 慈濟大愛村位於埔里鎮信義路旁,原係台糖土地,地震後作為安置眾多災民的臨時庇護所,匯集全國同胞的關懷愛心,經慈濟功德會證嚴上人率領師兄姐,一磚一瓦細心擘劃建造,成為花木扶疏、景觀秀麗的庭園住家,坪數不大的鐵皮屋,卻是歷經浩劫、身心飽受煎熬的人們心目中的樂土。

 離開餐風露宿的帳蓬生活,暫時有個棲身之地,才想到往後的日子要怎麼過,工作就業、日常開銷、經濟負擔........

 經數次住戶大會研商討論,決以集資認股,大量僱用本村失業人力方式,成立慈濟大愛村西點糕餅暨農特產品展售中心,初期以販售自製糕餅西點麵包為主,並兼營日常生活用品及農特產品零售營生,結合本村有限人力、資金和無限的期待、祝福,踏上自求多福自力更生的道路,幸得埔里基督教醫院鼎力相助,房舍得以增建、賣場始能成形,如此雪中送炭的作為令人感佩;成長過程中,慈濟功德會、一貫道發一崇德、埔里鎮公所、慈善公益團體、新聞媒體及各界源源不絕的關愛與呵護,更讓我們倍感溫馨。

 一年多來慘淡經營,從步履蹣跚到穩健踏實、倍嘗辛苦,除培育烘焙人力資源,改善內部經營效率,並尋求埔里達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成立成衣代工廠,嘗試多角化經營,亦積極參與社區團體承辦或協辦之多項公益活動、服務鄉梓,大家心手相連,共同為遠景打拚。

 我們的營運項目有:訂婚喜餅、中秋節月餅(綠豆凸、水果酥、有機紫蘇梅月餅)、生日彌月節慶蛋糕、各式西點麵包、端節肉粽、農特產品、各式成衣制服訂製代工

慈濟大愛村西點糕餅暨農特產品展售中心:埔里鎮信義路868之317號

聯絡電話:(049)2918983、0933-566547

回上一頁


中寮鄉親重建工作站

 中寮鄉親工作站於八十九年三月間成立,最初主要工作項目的定位是南邊的十一村(中寮鄉分成南北共十八村)重建進度觀察報告。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及修改,現在的主軸工作有福盛水圳復活計畫、編輯鄉親月報(89年8月正式參與)、袋鼠媽媽,主要的目的就是推動社區工作進而達到全鄉的營造工作。

 福盛水圳復活計劃是由工作站發起人廖學堂提出的。921大地震發生,讓他思考了這條廢棄老圳復活的意義和附加價值,於是向全盟提出申請案。在審核通過前,廖學堂發動了村裡的老、中、青(89年4月),一大早就看到陸陸續續拿著鋤頭、掘仔的村民,到集合地點去;廖學堂原本很擔心村民不會來,但事實證明,村民還是對這條老圳有感情的。想起小時候,常跟附近的小孩們到馬鞍崙圳去抓蝦、魚、玩水;在稻田中釣青蛙、香蕉園裡捉迷藏;不時的還飄來雞、豬屎的味道;那是人與土地的感情,廖學堂就是想營造出這種氣氛,讓過去的場景又回到現在。

 「啊!你們鄉親月報下一期什麼時候出?」編寫鄉親月報的寫手實在是不足,像上一期出版的「永遠的故鄉-中寮十八村的故事」(有史以來第一本鄉誌)每村寫一篇,總共只有四個寫手,每個人平均要寫四篇多,可見工程如此浩大。雖然很辛苦,但得到的回響也不少,常有鄉民誇讚我們的鄉親月報做得很好,又全鄉免費發放。你只要看到一個瘦瘦高高、戴著眼鏡、拿著照相機到處拍照的人,別懷疑,就是我們辛苦的「站長」張燕甲,他常常趕稿趕到沒睡覺,這些喝采的後面都有些不為人知的辛苦,請為我們辛苦的站長加油吧!

 在各校園內,你常常可以看到一位阿姨的身影,她就是故事媽媽-小芬阿姨,小芬是在89年9月進學校為小朋友說故事,從原本到一所學校說故事,到現在說了五所學校的故事。小芬用繪本故事引導小朋友;她在每個學期開始前,都會很細心的將適合那一年級、那種類型的繪本挑選出來,還會自然地引導小朋友說出自己聽完故事後的感想,在聽故事的同時,有幾位當導師的媽媽會在旁邊聽,聽到感動處,也會不自覺的流下眼淚。

回上一頁


集集鎮公所火車站地下停車場工程

 集集鎮公所火車站的地下停車場於89年二月啟用,共有地下二層,368個車位,逢假日有千餘輛車次進出。目前由十位重建區居民負責營運和收費管理。這本是因應勞工委員會的「重建大軍計畫」而成立,為期一年,十位工作人員中表現良好者,一年後鎮公所將火車站的管理接收,可成為公所停車場管理人員的培訓班底,是永續就業工程的實例。

回上一頁


魚池鄉大雁村澀水社區

澀水陶藝教室啟用 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澀水社區位於中潭公路(台21縣),環境清幽、氣候、空氣、和天然水質均佳,四面環山視野廣闊外,於桃米溪下游處有一塊尚未開發保持非常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有瀑布、水潭,每年有候鳥來棲息。鄉里傳說這裡是櫟樹的故鄉,也是快樂樹木的故鄉,因此大雁澀水居民以櫟樹為村樹,櫟樹果實為村徽。村中尚存火燒柯、細葉杜之櫟林,是發展觀光休閒的好環境。

 澀水聚落48戶中,全倒戶35戶,半倒戶6戶,半倒戶因須續住,多早已自行修整完竣,全倒戶中有意願重建者計30戶,其中9戶己完成重建,8 戶動工起造中,7戶己取得建照,正辦理貸款,6戶仍在設計中。

 澀水居民個性樸實好客,社區向心力強,婦女間有緊密的融洽關係。特產有天然陶土、台灣特產紅茶、澀水(含鐵質高的水)、傳統手工米香、國蘭養殖、金線蓮、香菇,近年來有人種植五葉松養殖高經濟價值的松露等。還有傳統竹工藝,所幸大雁村有兩位竹藝專家,擅長編製早期農器具生活用品和具有收藏觀賞價值之竹篾編器,如籮筐、籃、簍、篩等,都是富有鄉士氣息的容器。

 經九二一震災之後,居民積極投入重建工作,參與社區總體營造,配合工業研究所培訓陶土人才,給予民眾就業機會;並致力規劃澀水社區生態環境,振興陶藝、竹藝、蛇窯和有機農業,希望結合民宿、步道和植物解說成為觀光休閒農村,成為國人休閒的好去處。

回上一頁


石岡媽媽劇團

台中市大吉幼稚園演出 戲劇,是新事物的嚐試,是不同工作的學習,是一種表情聲音、肢體的宣洩。而用遊戲的方式,讓戲劇和民眾對話產生互動,也是一種理念的傳達。

 民國89年,地震後半年,有一個藝文工作隊-差事劇團,在石岡辦了戲劇工作坊的課程,招收社區媽媽來上課做心理輔導及心靈重建的工作。一群40至60歲不等的媽媽在差事劇團團長鍾喬老師的帶領下,藉由遊戲彼此認識,角色互換,開始跟戲劇第一次接觸。戲劇讓媽媽們發生了改變,一天的勞累在這裡得到抒解,僵硬的軀體也重新解放及軟化,「破冰」的遊戲更讓媽媽們把藏在心底的關於地震的辛酸、驚嚇、期望,一次又一次的流露出來。

 在第三階段,我們用「論壇劇場」的方式來呈現重建家園的種種困難阻礙和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實踐過程,最特別的是,演出中隨時融合觀眾即興的意見,家園重建的各個問題在這裡得到了最深切的討論與省思。 媽媽們從起初的害羞、封閉轉為開朗、活潑、有信心,把困難當作學習成長;進而敢於參加座談,與各階層的婦女分享經驗和溝通心靈,同時積極參與社區的活動和志工,以達成提升自己,和幫助弱勢,共同創造祥和社會的目標。

 不再是SPP或LKK,知性、理性、感性帶著走;舞動青春,活出自信;傳承文化,關懷社會;認識環保,幫助弱勢;石岡媽媽快樂向前行。

回上一頁


和平鄉雙崎部落三叉坑S'yu蔬菜班

 方案一開始是三叉坑部落年輕人林建治提出的點子:「勞委會成立重建行動大軍總部後,我常在鄉間公路兩側看到很多拿著掃帚辛勤揮掃的村民,原以為是之前社會局所隸屬以工代賑之人員,後來得知原來那些就是所謂的重建大軍。當時我確實感受不到一點重建意涵在裡面,馬路清掃工作充其量只是暫時紓解部分居民11個月的經濟窘困,為了不想坐看政府這項德政也淪為了只是空投式的幫助;於是我開始認真構思,要如何將這項資源轉換成居民真正永續就業的助力,而發展農業上的生產在部落中是唯一的選擇,所以我決定先從瓜、豆類短期作物開始,遂招募了部落在家待業的15名青年,組成S'yu第一個蔬菜產銷班。」

 由於三叉坑舊部落地震後整個部落集體遷建的進度落後,部落原先的田地便就此荒廢,部落的青年有意去開發這些荒廢的農地,本方案便協助成立短期農產共同經營班一方面振興部落產業、農業復耕並改善部落青年的失業狀況。

回上一頁


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草屯舊名草鞋墩,盛產水稻。在地理上是昔日台中或彰化至埔里間商旅往來的中途站;且在昔時,無論是上山工作、下水捕撈或長途挑擔者,在在都對草鞋有著相當大的需求,草鞋製造業因而興起。

 稻草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既經濟又富環保意義,取得容易,具韌性,可創作出走獸、鳥禽、昆蟲、器物等工藝品。可供把玩,或當擺飾、胸飾,亦是本土紀念品的最佳選擇。

 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多年來致力於社區鄉土文化-稻草編、手工植物染、拼布藝術等的推廣,希望藉由推展文教活動,宣揚鄉土文化與提昇研究風氣,並引導民眾注重環保,維護鄉土文化資源、充實精神生活。

回上一頁

座談會首頁 團體經驗分享 重建區團體介紹 發送愛的鼓勵

開拓蕃薯藤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5-2003 Frontier Foundation; Yam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