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回蕃薯藤
 
蕃薯藤 / 再造新故鄉 / 重建工作團隊報導

茶師與禪師

瑞峰合作社的茶農們

 做茶基本上是心境的磨練,每次做茶經常是24小時,是一種與身體和心理的持久戰。

 因為做茶的每個流程都有關鍵處,每個階段到關鍵處只有短暫時間的考量就需要轉換到一個階段,而每個階段都需透過外觀、味道、手感、知覺以判斷是否要換到下個階段,皆須很高的敏銳度。

 所以,做茶是一個與身體和心理的持有戰。

 我認為一個好的做茶師,也是一個好禪師。

◎老茶農的故事

 談到「茶」可說是茶農的心肝寶貝。早期種植茶只是茶農的副業,但慢慢隨著經濟的起飛、生活水準的提高「茶」已是茶農賴以維生重要的經濟資源。

  閒聊中一位製茶經驗豐富的「阿伯」提到,要烘培出一壺含有色、香、味的好茶是費了他們不少心血和蠻力,有時製茶需花二十四小時專注於製茶的功夫和精神上。在製茶的過程中可一點都不可以掉以輕心,就像一次「阿伯」說因為白天要採茶晚上又要製茶可能太累,在製茶時手卻和茶葉一起捲到機器裡「熊熊醒來」嚇的一身冷汗,手雖然「黑青」了但茶還是要繼續炒熟。有了好茶才可賣個好價錢,同時也可參與一些展示或比賽,也可以爭一口氣和好友互相「ㄍㄚˋ茶」(賽茶)。所以「阿伯」說自已與茶葉搏了一、二十年的時間彼此間已建立一股濃濃厚厚的感情了。

 

◎合作社的茶農簡介

林家右 39歲 與茶相伴23年

「文章、風水、茶,真懂得沒幾個」(閩南語發音),做茶、烘培沒有既定規則可循,同一區域的茶,只是隔天做,就可相差天南地北,烘培時間和溫度也會相差好幾個小時。

 

賴能炫 33歲 與茶相伴15年

茶是永無止境、無遠弗屆,從種植、田園管理、製茶、烘培、銷售,每一個階段都是無限的研究空間。

 

林志常 48歲 與茶相伴30年

一泡好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氣候、日照影響茶樹生長和做茶;地利:估算經濟以施肥、花心思以照料;人和:採茶、做茶、揉捻、烘培需集合眾人之力方能完成,更要加上做茶師的心境和泡茶的心情,好茶方能出來。

 

林茂延 48歲 與茶相伴26年

「頭髮、鬍鬚白,也無法全認識」(閩南語發音),不斷思考、研究,越有突破,就發現不懂得越多。

 

林哲民 38歲 與茶相伴10年

無悔!到大城市工作後,再返鄉學做茶。做茶真是一件苦差事,常常炒茶到三更半夜,沒有白天、晚上。可是一旦炒到好茶,那種香氣,真是讓人忘了所有的勞累。

 

蘇有祥 69歲  與茶相伴29年

大地是生命的母親,土壤對茶數生長非常重要。用化學肥種出的茶樹,剛開始茶樹看起來很茂盛,但做出來的茶,味道就是不對,幾年後土壤就酸化,茶樹就完了。還是要用有機肥,下苦心經營管理,才能有好茶。

 

陳月 54歲 與茶相伴30年

已經習慣與茶為伍,夏天炎熱,我也習慣在晚上將茶葉泡在冷開水中,放入冰箱,隔天就可當冷飲喝,已經不習慣沒有茶的日子。

 


我要找茶 這茶,好在那兒 清水溝工作站 


開拓蕃薯藤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5-2003 Frontier Foundation; Yam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