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回蕃薯藤
蕃薯藤 / 再造新故鄉 / 尋找家園重建的新力量

尋找家園 重建的新力量

座談會首頁 團體經驗分享 重建區團體介紹 宗教團體介紹 發送愛的鼓勵

 

跑在最前面,做到最後面 慈濟功德會李瑞華發言人

 慈濟功德會的歷史已經累積了三十五年,一直到五年前,慈濟的工作多了「社區志工」,提供在地服務,這樣比較能直接照顧到自己的鄰居朋友,沒想到九二一時用上了它。為什麼慈濟能動員那麼快,整個資訊是由下而上,志工在自家附近發現不對勁,該做什麼事就能馬上主動去做。我們平時訓練有素,師兄師姐們在車上裡就配備了煮飯的工具,平常辦茶會都是自己動手,功能組的任務分工早就建立好了。

 災變發生時大家都蠻慌亂的,一碗熱騰騰的食物,對災民的心情可以發揮很大的安慰作用。所以這些程序平時就已經操練過,只是沒想到在這種時候可以用得上。

 慈濟這幾年的救災經驗已經發展出一套作業模式,有固定的原理原則可進行。例如在九二一的時候,整個花蓮都停電,證嚴法師立刻用乾電池聽收音機,了解哪些地方發生了什麼事;社區志工也了解當地發生了什麼事,兩邊都很清楚各地情況,等到各地情形彙整起來,上對下的力量馬上可以結合,互相加成。志工在當地的力量或許有限,訊息通了以後,資源馬上就可以輸入。例如桃芝颱風在花蓮大新村造成的災情,花蓮的委員不多,但電力還可以通,台北的委員立刻聯絡花蓮需要多少人手,他們在通電話時,人已經在路上了,一邊上路一邊規畫。

 我們的作業有一些原則,一是針對當地重點,到當地去看有什麼需要來規畫;二是徹底,幫助一個地區一定從頭做到尾。目前土耳其的震災,我們也還在協助他們。三是急難救助,災變發生時我們最注重的是熱食、衣物和現金,這些是受災的人立即需要的,可以讓他們安心下來。再來是復建,證嚴法師給委員很大的彈性,委員認為對的事情就去做,常常覺得哪裡缺了一個缺口,去補位就對了。

 我們決定要做多少事之後,才會去找錢。有人認為慈濟對其他團體會有排擠效應,但是有很多捐款必須要籌募才得的到。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也不要輕視他人的力量,大家一起來,一定可以渡過難關。

回上一頁


真正做到了「民胞物與」的境界 一貫道台中縣支會謝遠智理事長

 一貫道傳入台灣已經五十多年歷史,從來不曾有過像這樣的經驗,能讓民眾認識到一貫道的本質。一貫道在參與的過程中,向其他宗教團體學習到很多,一貫道也改變了中國傳統的救災方式,以人性的尊嚴為考量,真正做到了「民胞物與」的境界。

 地震發生後,我趕回台灣料理三個孩子的後事和照顧受傷的妻子,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覺得我很堅強,我認為這應該是來自於宗教在我們的生活中培養的生死觀念,看破人世的學習。我深深體會到應該把吾教先賢的道理發揮出來,做一個小小的示範。

 一貫道的動員基礎是各地區的佛堂,信徒初一十五禮佛,道情就已經建立起來了。例如有一個佛堂附近居住許多外勞,冬衣不夠,我們一提出,馬上就有很多舊衣送到他們手上。全省透過總會、分會、支會的會務聯繫,道親平時也有捐獻的習慣,所以動員速度也很快。

 宗教界擁有許許多多的慈悲與愛心,是社會重要的資源。我們願意向各個團體學習,一起努力,祝福大家。

回上一頁


有付出,就會有所得 法鼓山台中分會安心站鍾金雄站長

 這次921地震是大家第一次碰到如此大的地震,以前發生大地震並沒有詳細資料提供給大家,當大災難來臨時要如何處理,所以這次921剛好是個學習的機會。當災難一發生,所有的宗教團體都動員協助救災,從賑災到現在的心靈重建。身體的病痛容易治療,但心理的創傷非常難治療,在這過程中我們都在關懷人家、陪伴他們一起渡過。

 事實上我們都在學習,我大家若能一起積極地重建,一定會很快又站起來。原來居民都不想去工作,我們配合生活輔導,希望先給他們就業的機會。除了資訊以外,重建委員會找了很多代工的工作給民眾,有了工作,他們的心裡比較踏實。產業的部分,平時需要的慰問品,我們都儘量在重建區採購,送到其他重建區;也時常請求媒體(如講義雜誌)幫忙傳播,促銷重建區的觀光產業,以助重建。觀光發展起來,重建區的農產品才有付出的機會。

 法鼓山成立10年,遇到需要,我們的大腦就會反射。各個分院都是獨立反射的點,看到需要就能處理,需要求援也能立即反應。我們認為「有付出,就會有所得」,當居民看到我們在做,就會自然地把捐款交給我們。法鼓山的經費來源主要也是靠信眾每月的固定的捐獻。除夕夜我們去關懷組合屋的居民時,有兩兄弟把存了5,312元的撲滿交給我們去幫助更多的人,小朋友持續參加我們在921之前就開始的課輔課程,覺得對他學了很多,因為他認同,他就回饋。只要大家不要怕付出,必然會有收穫。

 我們不希望一直談救災,希望事先準備,讓災害不要發生。例如颱風來之前,家家把水溝疏通、樹木整理好、門窗修理好,災害就不會發生了。災難累積了許多智慧,希望它能貢獻出來,彼此勉勵。

回上一頁


彼此祝福,愛傳遞愛,愛就更多 基督教救助協會王美媛主任

 救助協會是在華航空難後,幾個國語系統的教會覺得在過去的時間沒有積極投入參與社會,應該有更多的主動,才組織這樣一個協會。剛受完第一年的訓練後,921大地震就發生了,教會界許多朋友投入災區。我們的理念如聖經上說:「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因為上帝愛我,我們有能力去關懷,去愛別人;陪伴、跟大家一起走,我們可以比以前做得更多、更好。進入到當地,我們深刻感受到居民給我們的鼓勵,我們在學習愛人的時候,發現其實是我們被關懷、被接納。我們在各地有16個站,和居民一起服事老人和其他弱勢族群時,有位中寮的朋友說:「我從來沒有騎摩托車到山上去看過需要幫助的老人,因為你們來,我們才有這個機會。(從此,他們自己做飯菜,騎一個小時的車去看老人)地震讓我們學會彼此關心,彼此照顧。」桃芝風災,中寮、竹山的鄉親都主動捐款;甚至有中寮的鄉親送米到北部去,以回饋的心情來幫助,也看到愛與希望在他們心裡。

 救助協會不是教派,是聯盟單位,是由一些教會共同的認同建立起來的,動員的難度似乎比較高,但我們發現並沒有那麼難。我們已經連續四年幫助汐止的水災,第一年我們也幫助當地訓練應變系統,第二年他們就會自發運作,到第三年就做得比我們還好,這是我們訓練的模式。我們有幾個重點:一是「在地性」,在地人最知道當地的需要,他們的需要和我們以為的常常會不一樣。二是訓練,要為他們辦社區性的訓練。三是當地自主性,不是由外地的組織主導。我們現在把經驗做ISO2001的認證,這個經驗應該標準化,讓關心議題的人都可以來操作。

 桃芝颱風時我們在竹山、鹿谷、水里,當地人很快就知道自己的角色,我們的區域雖小,但也吸取到很多各地的經驗變成我們的經驗。我們相信幫助人的事一定會得到支持,這次桃芝的捐款比我們所預期的多,而且捐款的不只是信徒,更多信徒的朋友,因為愛傳遞愛,愛就更多。民間單位需要的是平時小額的捐款,讓我們可以支持下去,這就仰賴媒體的幫助和宣導,把這個觀念傳遞出去。

回上一頁


營造共同體,落實上帝國 長老教會黃肇新執行長

 長老教會人數雖然不多,但在台灣也有130年的歷史。我們在各鄉鎮和部落都有教會據點,災害發生時我們就在當地,馬上統籌規畫了17個站的各項工作。在這裡面,我們十分重視教會和在地社區的結合。以往社會大眾對基督教的誤解,認為基督教是外來宗教,教會和社會接觸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教,這個想法窄化了教會的意義。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們認識到教會和台灣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我們積極地對外傳遞訊息,大家可以常常由廣播聽到東勢、竹山、霧峰、卓蘭、魚池、集集等地的消息。桃芝風災的時候,我們921辦公室的網站和蕃薯藤合作,運用網際網路的方便,一天三次更新訊息,從17個點蒐集到的災情,一直不斷地更新,讓很多人看到第一線實際的情況,因此,外界的支援和在地的服務能夠做比較好的聯結。這個經驗讓我們看到,921地震後,兩年來我們累積的服務,讓後來的桃芝風災和其他災害發生時,物資的救援和人力的動員比以前更有秩序。

 長老教會信眾透過每週做禮拜,區域網絡已經存在,漢人和原住民教會、都市和鄉村教會結為姐妹教會,動員的時候就很快。例如仁愛鄉賽德克教會就一直受到高雄壽山中會的關心。我們希望把這些有救災經驗的教會在明年(2002年)整理出來,提供給需要的團體參考。

 救災、重建或許會有結束的時候,我們現在推動長期的展望-夥伴教會網絡,讓都市豐富的資源穩定地與鄉村的夥伴交流,把在地的服務、人才、建設建立起來。我們覺得在台灣發展的過程中,都市受到鄉村的養分供應,都市的經濟回饋給鄉村是應該的,我們的17個關懷站中有一個「資源站」專門做城鄉及漢人對原住民交流的工作,希望能不斷地推動。我們邀請都市的社區團體、公部門單位或基金會來參與,長期認養一個願意奉獻的地方,組合成台灣生命共同體的相互建構。

 宗教團體中,信徒的奉獻往往是最主要的經費來源,除此之外公部門(如921基金會、重建委員會)或民間團體如全盟的襄助也很重要。長老教會這一次的救災經費來源,有75%就是來自於公部門和民間團體,宗教團體本身的財務規畫非常重要,以信徒的奉獻為基礎,需要配合其他部門的資源,工作才能順利推行。

回上一頁

 

座談會首頁 團體經驗分享 重建區團體介紹 宗教團體介紹 發送愛的鼓勵

開拓蕃薯藤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5-2003 Frontier Foundation; Yam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