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工作的初始往往因為「需要」而開始,有些社區因為面對迫切的需要而組織居民共同解決問題,台灣有名的例子像是台北的永康社區、奇岩社區,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因共同解決社區需要及問題而凝聚,居民因此而更願意走出家門為自己的社區盡一份心力。 
                
                 其實每一位居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親切、衛生、舒適、安全、快樂環境裡!但是往往大部份的居民都覺得社區中的問題很難解決,也不知道如何開始,所以當面對社區中較不迫切需要的問題時,居民往往容易採取「把自己顧好」的態度及作法。但是如果社區居民發現有很多居民都同樣感受到問題、有同樣的需要,也有意願解決問題,那「社區意識」就已經逐漸形成了!
                 我們常說社區工作是一個組織的過程,目的是讓居民從參與的過程中,互相認識、進而引發共通的情感,願意互通有無、互相協力,共為提昇社區生活的品質而努力。 
                
                 基本上,要引起居民的興趣和投入,當然要以社區居民所關心的事物做為切入點,然而社區居民關心的是什麼?有興趣的是什麼?有能力處理的又是什麼呢?是聯誼?抗爭?安全?經濟或兒童照顧?社區工作的新兵老將要怎麼去瞭解這些呢? 
                瞭解社區居民對社區的看法及需要有幾種方式,以下將就每種方式的優缺點及適用的社區型態作簡單的介紹。
               一、	
                訪問法 
                
                「訪問法」一般是指以口頭方式,針對社區中部份代表性人物蒐集資料。
               
                 
                  |  
                      (一) 
                   | 	
                      適用對象:「訪問法」適用於較大型、較難進行家戶普查的社區。  
                   |   
                  |  
                      (二) 
                   | 	
                      優 點:運用訪問法,透過面對面的談話,是比較能深入瞭解社區的需要,且透過訪問也較容易與受訪者建立關係。 
                   |   
                  |  
                      (三) 
                   | 	
                      缺 點:訪問法需要很多時間進行,並需要花許多時間將訪談所得的資料整理和詮釋。且若訪問的對象過少,或代表性不足,則所得的資料,參考的價值就非常有限。 
                       
                   |   
                  |  
                      (四) 
                   | 	
                      方 法  
                   |  
                 
                  |  | 訪問者選可以從自己熟悉的人開始,之後再請受訪者建議幾位值得訪問的人,有可能是地方上的領導人物,這些人或許對社區有較全面性的瞭解,但是他們卻也可能對於社區中較細微、或較底層的問題感到較陌生,因此列訪問名單時必須注意受訪者的年齡、性別、社經地位及職業之分佈,並應盡量涵蓋各個族群。 
                     |   
                  |  | 運用推薦法進行訪問時,記得向受訪者提起是誰推薦他受訪的。訪談時如果能讓受訪者了解你認為他所代表的群體,也較能引導受訪者思考該群體對社區的想法及意見。
                   |   
                  |  | 以下是一般訪談會問到的問題:(1)我們社區目前需要改善的部份有哪些?
 (2)如何能讓我們社區成為更好的社區?
 (3)社區居民需要哪些設施或服務來使生活更好?
 (4)目前社區是否有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哪些?
 |  二、社區普查 
                
                 社區普查是透過問卷或訪問對社區中的每一家戶進行調查,瞭解他們對社區需要的想法。而且,很多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將社區普查設計成社區居民能共同參與的活動,那將是促進社區參與、凝聚社區共識的好機會。
               
                 
                  |  
                      (一) 
                   | 	
                      適用對象:「社區普查法」適用於較小型的社區,像是村、里的形式,都非常適合透過普查瞭解社區需要。  
                   |   
                  |  
                      (二) 
                   | 	
                      優 點:社區普查能有系統且全面的瞭解居民對社區的要求和期望,及對社區問題的切身感受,並且透過調查工作員開始與社區居民建立關係,為日後工作舖路。 
                   |   
                  |  
                      (三) 
                   | 	
                      缺 點:社區普查是一種科學化的資料蒐集方法,工作員需要有社會調查的專業知識或是藉助有關的專業人員,得到的資料會較可信及可靠。而且,社區普查法需要處理的資料份數將遠多於訪問法,需要許多人力及物力來整理。 
                       
                   |   
                  |  
                      (四) 
                   | 	
                      方法及步驟  
                   |  
                 
                  |  | 確定調查的主題及目標,希望從調查中獲得什麼訊息? 
                   |   
                  |  | 釐清調查的問題與範圍,需要具體界定出來,如本次調查只著重於居民對於社區環境的需求,或是也想瞭解居民對於由居民自組社區獨居老人服務隊的意願及想法。 
                   |   
                  |  | 針對居民對於社區環境需求的調查,建議以下幾個問題方向;
 
                       
                        | (1) 
                         | 目前社區內現存的問題有哪些?(交通、治安、垃圾、噪音、休閒…) 
                         |   
                        | (2) 
                         | 目前社區內需優先改善的問題有哪些?(交通、治安、垃圾、噪音、休閒…) 
                         |   
                        | (3) 
                         | 過去社區內曾辦過的社區活動?(依資料或居民記憶設計選項) 
                         |   
                        | (4) 
                         | 對過去活動的看法? 
                         |   
                        | (5) 
                         | 過去是否有引起全社區關注及參與的活動? 
                         |   
                        | (6) 
                         | 您認為目前社區還需要哪些服務或建設會使社區更好?(托兒所、幼稚園、圖書館、小型公園、治安維護服務、社區通訊、垃圾處理模式建立…) 
                         |   
                        | (7) 
                         | 如果未來社區內舉辦活動,您願意參與嗎? 
                         |   
                        | (8) 
                         | 您覺得自己可以貢獻給社區的是?(美工、編輯、電腦或其他專業、人力支援、財物提供、擔任志工、擔任幹部負責行政工作…) 
                         |  |   
                  | 4. 
                   | 根據上述兩項擬訂問卷,如果社區中沒有社會調查的專業人才,則需尋求外部資源協助社區擬訂問卷。 
                   |   
                  | 5. 
                   | 設計問卷發送及回收方式及人員編組,這項工作最好動用社區人力進行,一來增加居民參與的機會,另外透過相識的鄰里關係運作調查,也對問卷的回收及有效性有所助益。 
                   |   
                  | 6. 
                   | 回收資料整理及分析,這項工作也需要由社會調查的專業人才進行,較能掌握所獲得的訊息。 
                   |   
                  | 7. 
                     | 發表「社區普查結果」,社區工作者可透過社區居民大會、社區報紙、或是社區公佈欄發表。然透過社區居民大會發表普查結果,是為創造一個引發居民共同思考社區現象及問題的機會,也讓社區居民有機會一起為社區未來的方向思考和做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