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社區發展始末

跨世紀的 社區營造課題

三、90年代的生命共同體建構

  在社政單位的社區發展工作仍然照舊地以社區發展協會為執行單位,循往日的模式努力推動社區發展工作,社區反抗仍時有所聞之際,1990年代的台灣有了另一波官民互動模式的社區運動-「社區總體營造」。

  在時空背景上,社區總體營造被認為是李登輝政權在因應台灣政治社會情境,建構本地化政權的計畫之一。而當時的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則因緣際會地成為這一個計畫的總工程師。

  在行政上,社區總體營造是由文建會所主導,這使得以基層社區為單位的行政系統在原有的民政系統(村、里)和社政系統(社區發展協會)之外又多了一個文建會體系。基層社區組織則在「村、里」、「社區發展協會」之外,多了一個地方的「文史工作室」。

  在執行上它有不同於社區發展之處,除了在行政上必須倚靠教育單位或文化中心的系統之外,在社區操作的層次,社區總營造引進了大量的專業者介入。在社政單位主導的社區發展中,介入社區的所謂的專業者就是政府部門的社工員,而他們所能做的已經在前面說過,極為有限。在社區總體營造中,則有不同領域的專業者介入,尤其是建築、地景與規劃背景的專家。所有的社區營造方案幾乎都有一群專業者做為代理人來協助社區撰寫提出。

  比較社區發展與社區總體營造,可以說前者是逐年全面的社區建設,後者則是期望在重點上著力,逐漸擴散其影響力到其他社區。

  在民間社會,經過動盪激情的80年代末政治社會運動之後,也認為社區是未來改變社會、實現理想的根據地。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開拓文教基金會,都會發展協進會,社區資源交流協會等關心各地社區發展的民間組織紛紛成立。

一、1960年代的社區發展
二、80年代的社區反抗
三、90年代的生命共同體建構
四、下一個世紀的社區課題 ?

回頁首


開拓•蕃薯藤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5-2001 Frontier Foundation; Yam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